小麦“一喷三?防”黄金搭档,腐植酸屈指“20”
时间:2025-02-19 作者: 来源:
小麦“一喷三防”黄金搭档,腐植酸屈指“20”
小麦“一喷三防”,即在小麦穗期一次性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通过混合喷雾防治,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粒重的目的,是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措施之一。腐植酸水溶肥与小麦“一喷三防”适配性极高,堪称小麦“一喷三防”的“黄金搭档”。自上世纪80年代初,抗旱剂1号、旱地龙等腐植酸系列产品开创了小麦“一喷三防”的先河开始,历经40多年的实践检验,腐植酸在小麦“一喷三防”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充分证实,深受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认可与信赖。现分享20篇农技植保部门总结腐植酸在小麦“一喷三防”上应用的文献成果。希望各地农技部门积极推广和应用腐植酸这一技术成果,进一步挖掘腐植酸在小麦“一喷三防”中的优势,为实现小麦的持续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腐植酸肥料的力量。1、丹阳市植保植检站眭丹等研究了丹阳市小麦“一喷三防”不同药肥组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肥组合处理对最终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含腐植酸水溶肥的“一喷三防”方案能达到防病治虫和提高千粒重、容重、产量的效果,保证了每667m2产量超过450kg,与高价位的其他药剂方案相比,有效实现“提质增效”,体现出了性价比优势,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农业装备技术》,2024,50(4):25~28]2、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日平针对烟台市蓬莱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出孕穗期至灌浆期,加强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麦蚜、叶螨、吸浆虫等统防统治技术,以防为主,结合一喷三防,选用430g/L戊唑醇悬浮剂10g+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10g+7%联苯菊酯·噻虫嗪悬浮剂40g+0.01%芸薹素内酯水剂8g+含腐植酸水溶肥30g,对水20kg喷施,该套餐一次施药,可以防治小麦后期多种病虫害,同时可以调节小麦生长,补充生长所需营养,预防干热风,从而达到治病、治虫、提质增产的目的。[来源:《中国农技推广》,2023,39(8):40~41]3、阜南县植保植检站朱庆龙总结了小麦赤霉病“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建议尽可能避免同种药剂反复使用,应结合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在防治过程中循环交替使用,避免小麦对同种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影响化学药剂作用的发挥。除了磷酸二氢钾之外,增效助剂与小麦调节免疫剂也能起到增强小麦免疫力、提高其抗病性的作用。若该小麦田的基肥施用量不足,种植人员应根据小麦的实际长势情况与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喷洒尿素或腐植酸,提高当季小麦的结实率。[来源:《种子科技》,2023,41(5)?:109~111]4、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姚娜娜和高建美为助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探究了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针对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建议在长势偏弱的麦田,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每次喷药均加入叶面肥混喷。前期肥料品种宜选用氨基酸叶面肥、大量元素水溶肥,后期宜选用磷酸二氢钾、腐植酸叶面肥、微量元素水溶肥。针对预防早春冻害,建议及时喷施氨基酸叶面肥、腐植酸叶面肥或叶面喷施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来源:《现代化农业》,2023(3)?:30~33]5、辉县市农业农村局王红云针对河南省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要点,建议叶面肥选择①对于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长麦田,以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为主,667m2喷施量不低于200g,若喷施其他水溶肥料,667m2喷施量不低于50mL或50g,降低干热风危害,提高小麦粒质量;②对于低肥力麦田,有针对性地选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腐植酸、氨基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强化营养平衡,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质量,提高品质;③对于晚播与基肥施用不足麦田,视苗情与土壤供肥情况,选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腐植酸、氨基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迅速补充营养,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提高结实率;④旱作麦田以选用具有抗旱作用的黄腐酸液肥为主,同时结合小麦生长实际,喷施磷酸二氢钾、大量元素、有机水溶肥料等营养类水溶肥料。[来源:《乡村科技》,2022,13(13):77~79]6、新疆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亚兰等分析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小麦作物在生长中后期时是发病的高峰阶段,主要致病虫害的种类包含小麦蚜虫、皮蓟马等。在防治小麦虫害时,可以选择200mL腐植酸喷施肥兑水30kg/hm2~40kg/hm2,或者喷施30mL/hm2生物菌肥。[来源:《农家参谋》,2022(3):69~71]7、平山县农业农村局高志英总结了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及干热风防控技术,建议杀菌剂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等;杀虫剂可选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可选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腐植酸型或氨基酸型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来源:《现代农村科技》,2020(10):39]8、安徽省太和县农广校李会艳研究了皖麦20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小麦“一喷三防”“三防”阶段,建议通过叶面喷肥,可以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达到防早衰,就是预防干热风、旱涝灾害效果,提高小麦产量。一般结合防治病虫害,增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含腐植酸水溶肥或含氨基酸的水溶肥。[来源:《现代农村科技》,2020(11):15~16]9、景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少丽研究了景谷冬小麦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推广小麦“一喷三防”集成技术就是在小麦穗期一次性喷施多酮、吡蚜酮、吡虫啉、唏唑醇、多菌灵等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料、腐植酸水溶肥料等叶面喷施肥料,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作用,从而使小麦产量获得全面持续的增产增收增效。通过试验示范,增产率达8.08%,在景谷县小麦种植区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来源:《云南农业》,2019(9):82~83]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李文霞研究了杂交小麦新冬43高产栽培技术。建议在冬小麦拔节期、挑旗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4个时期滴水的同时,滴肥5~8次。追肥坚持“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即追施苗肥,重施孕穗肥,后期适量补施。每亩随水滴施尿素40kg、硫酸钾10kg、磷酸一铵15kg、黄腐植酸5kg。[来源:《中国农技推广》,2019,35(3):21~22]11、安徽省界首市种子管理站康影针对淮北地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肥水管理后期建议结合“一喷三防”喷施氨基酸或腐植酸等叶面肥1~2次。病虫害防治建议抽穗至成熟期开展以防治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在小麦抽穗以后,立即用高氯甲维菌盐加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氟环唑等高效药剂,加氨基酸类或腐植酸类生态活性叶面肥,兑水750kg/hm2喷施2次。喷药间隔期7~10d。[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15):28,30]12、淮安市洪泽区植物保护站倪运东等对淮安市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针对淮安市土壤有效态铜不缺乏,有效态锰、锌、硼缺乏较多,进一步明确,淮安市“一喷三防”叶面肥配伍的改进以选择含有锰、锌、硼元素的氨基酸或腐植酸叶面肥为主,并在各地分类指导喷施,以达到防小麦早衰、防干热风、增加抗逆性的目的。[来源:《乡村科技》,2018(33):82~83]1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业干部学校刘勇等针对大丰地区小麦穗期“二病一虫”,提出绿色统防技术,在防治小麦穗期“二病一虫”的同时,要加入腐植酸、氨基酸等叶面肥实施肥药混喷,以提高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一喷三防”的效果。[来源:《上海农业科技》,2018(2):96~97,104]14、河南省渑池县农业畜牧局兰红礼等研究了小麦“一喷三防”施用不同叶面肥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返青期喷洒喷施宝腐植酸叶面肥600mL/hm2+水1800kg/hm2、于小麦灌浆初期喷洒喷施宝腐植酸叶面肥600mL/hm2+水1800kg/hm2+常规“一喷三防”药剂处理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于小麦返青期喷施天达植物营养液600mL/hm2+水450kg/hm2、于小麦灌浆初期喷施天达植物营养液600mL/hm2+水450kg/hm2+常规“一喷三防”药剂处理次之;于小麦返青期喷施易普朗叶面肥600mL/hm2+水450kg/hm2、于小麦灌浆初期喷施易普朗叶面肥600mL/hm2+水450kg/hm2+常规“一喷三防”药剂处理对小麦增产居第3位。这3种肥料组合方案可在小麦“一喷三防”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来源:《乡村科技》,2018(33):82~83]15、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唐柳青选择小麦抽穗前、小麦抽穗约20%、小麦抽穗约70%和小麦扬花末期4个时期,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mL+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绿农素)40~50g,不同施药时间对南阳4种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条锈病、赤霉病、蚜虫和吸浆虫)的防治效果不同,综合多个指标显示在小麦抽穗约20%防治保产效果最好。[来源:《现代农业》,2016(8):49]16、陕西省大荔县农技推广中心张江涛和韩薇在陕西本地小麦产区进行小麦“一喷三防”施药适期及次数药效试验,得出了小麦病虫常发年份施药的最佳适期:第一次施药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第二次施药在灌浆中期,防治次数以2次较为经济有效。本次试验药剂组合"48%毒死蜱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腐植酸钾"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8%,对小麦穗蚜防效达99%,且增产效果好、安全。[来源:《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45~47]17、河南省沈丘县农业局刘伟总结了河南省沈丘县2014年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小麦“一喷三防”施药配方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g+40%乐果乳油80mL+腐植酸叶面肥75mL,兑水45kg,叶面和穗部喷雾。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穗蚜,预防小麦早衰。[来源:《基层农技推广》,2015(1):116]18、大冶市植保站李悠波等研究了药肥混合液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各小区病情调查,防治小麦白粉病36%多·酮(护穗)WP600g/hm2+磷酸二氢钾(多肽-微量元素)1500g/hm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600mL/hm2配成的混合液处理区,平均病情指数为5.58,防治效果为82.63%,防治效果最好;59.7%咪锰·多菌灵(百功)WP600g/hm2+磷酸二氢钾(多肽-微量元素)1500g/hm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600mL/hm2处理区,平均病情指数为8.57,防治效果为73.33%;25%咪鲜胺(使百克)EC900mL/hm2,平均病情指数为[来源:《基层农技推广》,2015(1):116]19、河北省植保植检站翟国英等针对河北省小麦“一喷三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建议小麦“一喷三防”叶面肥采用磷酸二氢钾、国光钾、磷·钾·腐植酸等。[来源:《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1):83~84]20、河南省南阳市种子技术服务站王华等研究冬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叶面喷施百禾丰(黄腐酸硼锌钙液肥)等植物蒸腾抑制剂,亩用水量不得少于60kg,现配现用。对提高小麦抗逆能力,预防干热风均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籽粒灌浆。[来源:《现代农村科技》,2011(5):23]